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军事 > 海南1939 > 分卷阅读444

一想会失去什么,如果连个守家之犬都做不到,不如卸甲归农好了,对了共产党第一个要打击的就是地主,他们连当个富家翁的可能性都没有。”

徐永昌不解:“共军还有余力在广东、福建发起进攻?”

“不好说,听说台湾已经被他们拿下了,渡海上岸不是不可能,但兵力应该不会多。”

陈诚开口说道:“福建多山,日本都没能拿下来,共产党最多就是骚扰性质吧。”

“那也不可不防,只可恨时间太短,我们无法编练出更多的军队,弄到现在捉襟见肘。”

蒋某人莫名地有些心烦,把这些事情一一解决,让这些人出去后,又把戴笠叫了过来。

“你的人有没有拿到情报,共军的进攻重点在哪里?”

“卑职正在研研究,情报来源驳杂,一时间不曾理清头绪。”

“没有时间了,你再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我们的部署就无法变更,军统总要有一点作用吧,不然我要你何用?”

戴笠头大如注,冷汗直冒,以前不是没挨过骂,但是这样的话从来都没听过,说明委员长是真得生气了,而且很大。

“请给卑职三天时间,一定弄清楚共军的战略意图,否则军法从事。”

不得已,他只能立下军令状,蒋某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雨农,不是我逼你,是共产党在逼我们,你看看,河南我一松口,李宗仁就马上与对方合作,在黄河上架起了三百座浮桥,这倒底是为了送走灾民,还是另有他想?你说我们能不戒备吗?”

“卑职明白。”

打发走戴笠,他马上叫来侍从室主任商震。

“收拾一下,我们走。”

商震大惊:“出什么事了,要不要通知卫戍司令部?”

“不用,你只要去告诉俞济时、石祖德和柳元麟三人即可,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三人当中,俞济时是侍卫长,石祖德是警卫团长,柳元麟是特务团长,都是专门保卫他的警卫力量,也是他最信任的人。

俞是第74军的老军长,正因为这层关系,第74军才得到了守备武汉的重任,而他本人担任着侍卫长,负责整个内卫的工作,闻言匆匆赶来,同时调来了几部普通牌照的小汽车和十多部军用汽车,将半山官邸的人员全部运走,运去武汉会战期间,因为躲避日军空袭而建立的另一处隐蔽指挥所。

与此同时,第74军军长王耀武也接到了命令,加强武汉地区的防卫,这道命令来得莫名其妙,共军离武汉还远着呢,这个时候搞起来是要闹哪样?

腹诽归腹诽,他一点也不敢轻忽,马上叫来几个师长。

“接到委座命令,加强武汉防卫,外围的几个要塞都要派出得力部队把守,特别是田家镇,你们看看谁去?”

第51师师长李天霞答道:“51师当仁不让,愿为委员长守卫田家镇要塞。”

“也罢,你是我的老部队,一定不能辜负党国的信任。”

“不成功,便成仁!”

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第七百零九章 调兵遣将(完)

武汉外围一线阵地为大别山这道天然屏障,第二线为广济、麻城、罗田、黄安一线沿长江南北两岸的各个要点,其中广济县所属的田家镇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之处。

在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会战当中,日军水陆并进,首先突破的就是广济到田家镇这个点,因此在果军看来,共军如果想要威胁武汉,也绕不开位于大别山南麓到长江口岸的田家镇要塞。

第51师是王耀武的老部队,也是他最放心的部下,把第51师放到这里,足以表现其重视程度。

该师是个满编制师,即两旅四团制,而并非中央军整编之后的三团制,全师有近万人之多,只不过这个师在武汉会战的万家岭之战中伤亡惨重,四个团长全部重伤,团营以下军官阵亡高达107人,战后得到了补充,人数将将恢复到战前的规模。

师长李天霞(黄埔三期)接到任务马上布置防务,决定把师部师直和第151旅放到广济县城,第153旅守卫田家镇要塞,旅长张灵甫(黄埔四期)作战勇猛,万家岭之战中也负了伤,经过一年多的休养,身体已经康复。

“汉宗,你看到没有,要守住田家镇,那个山头就是制高点,不能丢。”

在武汉会战中被日军炸毁的工事正在恢复,张灵甫的目光放到远处,位于镇外的玉屏山,叫来部下第305团团长唐生海(黄埔三期),指给他看。

“咱们还要分兵?会不会不够。”

“不怕,镇中放一个团,山上放最少一个营,从你的团里调,多了也施展不开,有一个营扼守,相互掩护,形成交叉火力,共军就算是插翅也难飞过去,我就不信了,他们真得比日本人还强。”

唐生海看着这位比自己低一级却升得飞快的家伙,熄了劝说的心思,乖乖地去执行他的命令,从第305团中抽调了一个营上山,布置机枪阵地,对山道和山下的目标进行弹道修正,同时检验两者之间的火力配备是否还有死角。

306团团长卢醒是张灵甫的同期同学,万家岭一役时原团长常孝德(也是黄埔四期)重伤难愈,他由中校团附升为上校团长,接任306团,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要塞本部,在军令的严厉催促下,全团2000余人一齐开展土工作业,抢修工事、挖掘濠沟、忙得不亦乐乎。

张灵甫本人拿着地形图四处走动,到处拾遗补阙,看看哪里还有漏洞,经过几天的整顿,总算让一片废墟的田家镇有了个要塞的样子,依托旧有工事他们吸取日军攻击时的教训,在周边设置了多个补充阵地,又在镇中建起多个坚固的掩蔽部,虽然缺少钢筋水泥,无法建起混凝土堡垒,但在张灵甫的心目中,已经足够了。

卢醒也很满意,能在几天的时间搞出相当的规模,足以说明了第153旅训练有素。

“旅座,现在本镇留下的唯一破绽就是江上了,只要对面的九江等地都在果军的掌握中,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应该比之前更坚固吧。”

张灵甫看了一眼长江的方向:“共军从江上来?焕然,你多虑了。”

卢醒拍拍自己的脑壳:“是,我多心了,共军怎怎么可能从江上过来,他们要是出现在这里,前面那么多部队,岂不是被打穿了。”

水上不太可能,地面又被挡住,张灵甫下意识地抬起头,今天是个好天气,晴空万里,这在冬日里可不多见,一个白色的点点似乎在快速地移动,他揉揉眼睛,这么小,不像飞机倒像只大鸟。

他也不敢肯定是不是,因为所有人都没见过这样的鸟,或是飞行器。

12000米的高空,一架银灰色的翔龙无人机飞过他们的头顶,安装在机头下腹部的数字摄像机开始工作,将一幅幅高清图像传回指挥部,40分钟后,便到达了目标上空。

武汉。

“高度下降至8000米,启动通讯中继模块,信号传输中。”

设在高处的信号塔达到全功率工作状态,稳稳地控制着300多公里外的无人机,地面控制室设在一辆厢式货车里,电力来自军用发电车,粗大的电缆线布满了整个营地,一直联接到指挥部。

画面稳定之后,操作员将无人机设定为巡航模式,以350公里的巡航速度掠过武汉三镇的上空,被长江、汉江分割开来的市区特征明显,几处标志性建筑比如东湖、珞珈山、龟蛇二山都被一一找到,以这些标志性建筑为参照物,一幅详细的市区地图很快成形。

“汉口机场的地图调出来,放大。”

罗荣恒、陈运来、肖华、李天佑等部队首长站在野战指挥部里,抬头看着大屏幕上的汉口机场一点点显示出细节。

“没几架飞机啊,那是容克大婶吗?”

“应该是,德国汉莎航空的一架ju52民航机,在1934年卖给了民国政府,经过一番改装,做为蒋的专机,另外几架应该是护航的战斗机,苏联的伊-16。”

“这是随时打算逃跑?”

“不好说,但是肯定有这样的计划,看到没,机场跑道上的阴影点,应该是去年我军轰炸后造成的弹坑,被他们填平了。”

“跑道够长,可以起降军用运输机。”

“那当然,汉口机场是重庆大轰炸的主要出发地,进驻过重型轰炸机。”

经过一年多的熏陶,罗荣恒他们这些山东领导已经有了足够的免疫力,李天佑晚一些,但是跟山东军区组建赶赴东北作战部队的时候,也见识了很多黑科技,因此对于300多公里外的实时侦察,并没有表现出异样,反而是南方局派到这里指导当地地下工作的青委主任蒋南翔和其他几位地方上的同志,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简直就像是一双眼睛盯在敌人的头顶,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监视,那岂不是想怎么打怎么打?

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

第七百一十章 远程无线通讯

武昌老城箍桶街一幢民居,大门紧闭,院子里坐着一个女人“咚咚”地捣衣,手上不停地同时,耳朵警惕地听着外头的动静。

敲门声响起,女人停下动作,听到声音有节奏地响了五下,开口问道。

“哪个?”

“大哥在家不?”

“出克老,晚上回。”

“那我进克等他要得撒?”

“要得,你进来麻。”

女人上前打开门,一个长衫男子闪进来,手里提着藤条箱。

“陈克东同志,老曾在上面,等你很久了。”

女人拿着门栓伸头往外看了一眼,没有尾巴,赶紧关上门,把门栓安上去。

陈克东进了堂屋,从木头楼梯往上走,刚到楼梯口,一个脑袋露出来,朝他招招手。

“老曾。”

“老陈。”

湖北省工委委员,武汉市委委员曾淳把他迎上来,陈克东看到屋里还有一个年青人。

“介绍一下,他是鄂北特委和新四军派来的联络员雷天明同志,这次行动,就是由他传达的。”

“雷天明同志。”

“陈克东同志。”

23岁的雷天明向他们传达了南方局的指示,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各地下党组织都将开展护工护厂运动,保护城市设施,里应外合策应解放军的进攻。

“太好了,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武汉光复后,民众的生活比日占时期还要困顿,法币贬值得厉害,政府又毫无作为,只知道忙着瓜分伪产,许多工人兄弟都活不下去,如果不是军警的残酷镇压,我们老早就想在武汉举行武装起义。”

陈克东也很兴奋,冷静过后又有些疑惑:“组织上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说过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