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967章

“战争已经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是托洛茨基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向德国人宣布,苏维埃俄国不接受德国提出的和平条件,但是也不打算继续和同盟国交战,将自行从前线撤离军队时的心情写照。

在和平谈判期间,托洛茨基往来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彼得格勒之间时,他曾经劝说过一位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驻前线代表,要求他鼓动士兵支持代表团签订一份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条约。不过这位前线代表却诚实的回答道:“根本不行,我们不可能再回战壕里,他们不会理解我们。还会说我们像克伦斯基一样在继续欺骗他们…”

从那时开始,一直坚持要等待下去,拒绝和德国签订苛刻的和平条约,直到德国内部爆发革命的托洛茨基开始动摇了。他意识到列宁的预见是正确的,和平,无论如何也要和平!否则前线的士兵就会抛弃苏维埃,就像他们抛弃了临时政府那样的快速。

但是,布哈林等一些“革命战争论”的支持者却并不这么看。他们坚定的相信,只要继续战斗下去,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也会如俄国军队一样爆发革命,最终成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支持者。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这样认为,德国革命比俄国革命重要的多,如果德国革命需要俄国革命的灭亡,那么俄国革命就应该灭亡。

最后则是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等一些社会主义者,他们坚决反对签otg2ntc=订这样一项条件苛刻的和平条约,赔款也就算了,但是把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也一并独立出去,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革命后的俄国。

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至少在党的领导者当中,坚决反对和约的人数始终占据了多数,其中又以提出革命战争口号的左派共产主义集团情绪最为激烈。

不过随着德国人重新发起进攻,特别是德军在芬兰的登陆直接威胁到彼得格勒安全的时候,有些委员终于清醒了过来。为了避免在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名,最终他们同意了和德国签署和约。

只是孟什维克、左翼社会革命党等依旧坚定的反对和约,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签署之后不久,他们选择退出了人民委员会。

于是乎,在和约签订之后,不管是“左派共产主义集团”,还是在英法支持下的自由主义者,都对列宁派发起了舆论上的进攻。

列宁对此作出了两个应对,第一是以德军对于彼得格勒的威胁为理由,提出了把苏维埃政权迁往莫斯科;第二则是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把党名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左派共产主义集团”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自然不能跟随人民委员会逃亡到莫斯科去,而莫斯科苏维埃虽然同样是反对签订和约的,但是作为地方苏维埃成员,他们显然是不能和列宁、斯维尔德洛夫这些老布尔什维克对抗的。

至于党名的变更,也是为了彻底同孟什维克分隔开去。底层的民众很难区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区别,毕竟两者都冠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是十月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大到两个派系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

在这样的形势下,孟什维克利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的宣传,最终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因此许多地方上的农民因为生活圈子较为封闭,分辨不出什么是孟什维克的主张,什么是布尔什维克的主张,最终就把布尔什维克当成了出尔反尔的骗子。

党名做出了变更后,俄共(布)再发表什么主张,也就不会被民众所误认了。随着人民委员会迁移到莫斯科,列宁很快就做出了两个决定,一个是任命托洛茨基为陆海军人民委员并同时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个是委派斯大林南下收编并组建东方面军。

对于托洛茨基的任命,不仅仅考虑了其在江浙湖汉北前沙俄军队中的影响力。十月革命爆发时,作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袖,正是托洛茨基说服了彼得格勒周边的驻军按兵不动;之后又是他出面保护了一批军官没有受到审判;而为了抵抗德军发起的进攻,又是托洛茨基提出启用被停职的沙皇军官,让他们以军事专家的身份指挥部队,重建前线和后方的部队。

还有就是,托洛茨基在社会主义者中良好的声誉,不仅仅党内的越飞等人推荐了他,党外的不少人也认为,只有托洛茨基才能把当前涣散的军队重新建设成,一支能够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武力。

至于对斯大林的任命,主要还是为了保障北部地区的粮食供应。俄罗斯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主要在波兰、乌克兰、顿河流域及北高加索、西西伯利亚等地了。现在波兰和乌克兰已经从俄罗斯的疆域中划分了出去,顿河流域在哥萨克的控制下,也就剩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亚了。

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大约是俄国景色最为秀丽的地区了,普希金有首诗歌描述过这里,“这里,乌云在我脚下俯顺地飘逸,透过乌云,我听见喧响的瀑布,峥嵘赤裸的层峦在云下耸立,下面则是枯索的苔藓和灌木,再往下看,已经是翳翳的林荫,小鸟在鸣啭,群鹿在奔驰…”

而北高加索属于盆地和山前平原的地形,在多年的开发之下,这里成为了除顿河地区之外的南方最大的农业区。北部的城市每月大约要消耗27万吨,一年就是约330万吨粮食的需求,北高加索地区至少可以提供150万吨以上的粮食。

接下来就是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了,这里大约出产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70%的谷物。拜斯托雷平改革所赐,1897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登记人口为543.8万人,但是到了1914年,这一地区的人口登记数就达到了962.5万人。

虽然这些新移民在登记之后也有跑路的,但是留下的移民给西伯利亚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资本,从而使得西伯利亚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哪怕在大战期间,欧俄地区的粮食产量在下降,这一地区的粮食产量也依然在上升,191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产量占了全国产量的17%;而北高加索则是8%,这里已然成为了俄国的新粮食产区。

由于有着革命委员会提供的火车机车、货车和工业品,使得击退了奥伦堡哥萨克匪帮的苏维埃政权从本地收购了将近200万吨粮食,极大的缓解了北部地区的粮食危机。

于是,控制住南西西伯利亚地区,然后进军察里津,控制住北高加索的粮食产区,就成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当务之急。只要有了粮食,苏维埃就能恢复城市里的秩序和重建经济,并为组建红军打好物质基础,没有粮食,苏维埃就什么都不能做。

应该来说,在德国人撕破脸发动进攻之前,苏维埃俄国的整体形势正在好转。东面伏龙芝打败了奥伦堡的哥萨克叛军,又压制住了西伯利亚州议会的异动,使得来自远东的物资和西伯利亚的粮食可以畅通无阻的运往莫斯科。

南方,乌克兰苏维埃的建立,并在赤卫队的支持下击败了基辅的中央拉达,眼看着就要重新控制住乌克兰这处俄罗斯的粮仓了。而1月20日顿河北部的贫苦哥萨克自行建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并同苏维埃委派的赤卫队一起进攻顿河军政府。

卡列金自杀之后,2月22日西韦尔斯的赤卫队进入罗斯托夫,2月25日v.s.戈卢博夫的哥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部队进入了新切尔卡斯克。顿河克鲁格主席沃诺西诺夫和阿塔曼纳扎罗夫在3月3日作为反革命领导人被处决。至此,旧顿河哥萨克政府极其武装力量完全覆灭了,而南俄志愿军也逃亡了。

但是,随着德国人发起了对于苏维埃俄国的进攻,而前线又一溃千里的时候,刚刚树立起了一点威望的苏维埃政权,顿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原本已经屈膝服从的反革命分子,在听到德国人进攻的消息之后,顿时又活跃了起来。

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许多旧贵族和旧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都投靠了德国人,试图利用德国人的力量打倒苏维埃。苏维埃首先从乌克兰和芬兰退却了,承认了乌克兰和芬兰的独立。

于此同时,苏维埃所依赖的赤卫队也出现了问题,这些以革命工人、农民、士兵组成的赤卫队,从本质上来说更接近民兵,他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革命热情而不是军事组织的纪律性在作战。当他们看到敌人溃退时,就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然后便会就地解散各自回家。

比如在罗斯托夫战役中,第112团原本应当是去堵截南俄志愿军的后路的,但是看到罗斯托夫已经解放,这个团的士兵认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没必要再打下去了,因此就自行宣布整团解散了。

科尔尼洛夫和阿列克谢耶夫带领着南俄志愿军逃往了库班地区,在途中这些志愿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在前线伤亡得越惨重,对于后方民众的屠杀就越疯狂,路上所见到的居民点,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杀死,财物粮食被洗劫一空,田地房屋则一律破坏。

当抵达库班的科尔尼洛夫听说德国向苏维埃俄国重新发起进攻后,便立刻重整旗鼓,带着剩下的志愿军向南进攻叶卡捷琳诺波尔城去了。整个俄国的西部和南部都重新混乱了起来,只有中部和东部稍稍平静一些。如果现在再失去南西西伯利亚和南俄粮食产区的话,苏维埃就真的麻烦了。

直接访问:【199TXT】:https://www.199txt.com/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